攻克反复性癫痫护理难关,守护患者健康
癫痫,作为一种慢性脑部疾病,以其反复性发作的特征,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。据统计,全球癫痫患者人数超 7000 万,中国癫痫发病率约为 5‰ - 7‰,患者总数近 900 万。其中,约 30% 的患者即便经过规范药物治疗,仍饱受频繁发作之苦,这类患者被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。反复性癫痫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,对其心理及家庭也造成沉重负担。因此,攻克反复性癫痫护理难关,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关键。
一、反复性癫痫的症状与危害
癫痫发作时,症状复杂多样。部分性发作中,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表现为某一身体部位如眼睑、口角、手或足趾的不自主抽动,严重者发作后可出现短暂肢体瘫痪;部分感觉性发作会使患者产生躯体麻木感、针刺感,或味觉、嗅觉、听觉等感觉异常;自主神经性发作则引发面部及全身潮红、多汗、瞳孔散大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;精神性发作会出现记忆障碍、情感障碍、错觉、幻觉等。复杂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仅意识障碍、意识障碍和自动症(如反复咀嚼、搓手、无目的开门关门等)、意识障碍与运动症状的组合。全面性发作中,强直 - 阵挛发作包含强直期、阵挛期及发作后状态,患者会出现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、反复短促的猛烈屈曲性抽动,发作后常伴有头痛、全身酸痛、嗜睡;强直发作多见于弥漫性脑损害儿童,睡眠中发作较多,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,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;阵挛发作几乎都发生在婴幼儿,仅有肢体、躯干或面部肌肉节律性抽动;失神发作以突然发生和迅速终止的意识丧失为特征,典型失神发作时患者活动突然停止、发呆、手中物体落地,每天可发作数十甚至上百次;肌阵挛发作表现为快速、短暂、触电样肌肉收缩,可遍及全身或限于某个肌群、肢体;失张力发作则是姿势性张力丧失,导致患者垂颈、张口、肢体下垂或躯干失张力跌倒。
反复性癫痫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。频繁发作使患者难以正常学习、工作,社交活动也受到极大限制。长期受疾病困扰,患者极易产生自卑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对生活失去信心。同时,发作时的意外伤害风险增加,如跌倒导致骨折、颅脑损伤等,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。
二、日常护理要点
(一)生活起居
规律作息: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对癫痫患者至关重要。睡眠不足易诱发癫痫发作,因此要为患者营造安静、舒适的睡眠环境,每晚保证 7 - 9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。例如,患者可在每晚 10 点前上床休息,早上 7 点左右起床,养成固定的生物钟。
适当运动: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。运动能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,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具有危险性的运动,如登山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逐渐增加,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为宜。
安全防护:家中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,如在家具的尖锐边角处安装防护垫,防止患者发作时撞伤;将热水瓶、刀具等危险物品放置在患者不易接触到的地方;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,安装防滑垫和扶手,预防患者滑倒受伤。若患者独自在家,可配备紧急呼叫设备,以便在发作时能及时求助。
(二)饮食调理
均衡饮食:癫痫患者的饮食应营养均衡,多摄入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的食物。例如,每天可食用适量的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新鲜蔬菜和水果。像苹果富含维生素 C 和纤维素,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肠道蠕动;牛奶富含钙,对维持骨骼健康有益,患者可每天饮用一杯。
避免诱发食物:减少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花椒、油炸食品等,这些食物可能刺激神经系统,诱发癫痫发作。同时,要避免饮用咖啡、浓茶、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,以及酒精类饮品。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也应适量食用。
合理进食:保持规律的进食时间,定时定量,避免暴饮暴食。过饱或过饥都可能影响血糖水平,进而诱发癫痫发作。一般来说,早餐可在 7 - 8 点,午餐 12 - 13 点,晚餐 18 - 19 点,每餐七八分饱即可。
(三)药物管理
按时服药: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给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,这是控制癫痫发作的关键。家属可设置闹钟提醒患者服药,确保每天在相同时间服药,如早上 8 点、晚上 8 点各服一次药。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,以免导致癫痫发作频率增加或病情加重。
观察药物不良反应: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的反应,常见的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头晕、嗜睡、皮疹、肝功能损害等。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,应及时告知医生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。例如,若患者服用某药物后出现严重皮疹,应立即就医,医生可能会停用该药物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。
药物储存:妥善保存抗癫痫药物,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储存。一般来说,药物应放置在干燥、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。同时,要将药物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,防止误服。
三、发作时的紧急护理
(一)识别发作先兆
部分癫痫患者在发作前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,如视觉异常(看到闪光、黑点等)、听觉异常(听到奇怪声音)、嗅觉异常(闻到异味)、躯体感觉异常(麻木、刺痛)、情绪改变(焦虑、恐惧)等。家属和患者应熟悉这些先兆症状,一旦出现,患者应立即停止手中正在进行的活动,就地坐下或躺下,防止发作时摔倒受伤。例如,患者若感觉到身体一侧麻木,应马上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,并告知身边的人自己可能即将发作癫痫。
(二)保持冷静,正确应对
确保周围环境安全:迅速将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,如桌椅、热水瓶等,避免患者在发作过程中碰撞受伤。同时,将患者转移到安全、平坦的地方,如地面上,并在其头下垫上柔软的物品,如毛巾、衣物等,保护头部免受伤害。
不要强行约束患者:癫痫发作时,患者的肢体可能会出现抽搐,此时切勿强行按压患者的肢体,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。应让患者的肢体自然抽动,待发作结束后,再检查患者是否有受伤情况。
不要往患者口中塞东西:过去认为往癫痫患者口中塞东西可防止咬伤舌头,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患者牙齿断裂、口腔损伤,甚至堵塞气道引起窒息。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头偏向一侧,这样可使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,防止误吸。
(三)记录发作情况
在患者发作过程中,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发作的时间、症状表现、持续时间等信息。这些信息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、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。例如,记录患者从开始抽搐到停止抽搐的时间,发作时身体哪些部位出现抽搐,是否伴有意识丧失、口吐白沫等症状。
(四)及时就医
一般情况下,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较短,多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。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5 分钟,或患者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且意识未恢复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,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。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,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,如呼吸、心跳等。
四、心理支持与康复护理
(一)心理关怀
建立良好沟通:家属要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,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,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困惑。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,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。例如,每天安排一定时间与患者聊天,询问他们当天的感受,分享生活中的趣事。
心理疏导:由于长期受到癫痫疾病的困扰,患者易出现自卑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家属可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心理辅导课程或支持小组,与其他癫痫患者交流经验,互相鼓励。同时,家属自身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,为患者树立榜样。例如,可陪患者一起参加医院组织的癫痫患者心理讲座,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。
鼓励社交活动: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社交活动,鼓励他们与朋友、同学、同事等正常交往。社交活动能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与常人无异,增强自信心,提高生活质量。可从一些小型、轻松的社交聚会开始,如与几个好友一起喝茶聊天,逐渐增加社交活动的频率和规模。
(二)康复训练
认知训练:对于一些因癫痫发作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,可进行认知训练。如通过拼图、搭积木、记忆游戏等方式,锻炼患者的注意力、记忆力、思维能力等。每天进行 1 - 2 次认知训练,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体力和精神状态而定,一般为 20 - 30 分钟。
生活技能训练: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技能,如穿衣、洗漱、做饭、打扫卫生等。对于病情较重、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,要从基础的生活技能开始训练,逐步提高其自理能力。例如,先训练患者自己穿衣,从简单的套头衫开始,逐渐过渡到有扣子的衣服,每天训练 1 - 2 次,每次训练至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该动作。
职业技能训练:对于有工作需求的癫痫患者,可根据其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,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。如患者对计算机操作感兴趣,可参加计算机培训课程,学习办公软件的使用等技能,为回归工作岗位做准备。职业技能训练可在专业机构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。
五、家属与社会的支持
(一)家属培训
疾病知识学习:家属应全面学习癫痫的相关知识,包括病因、症状、治疗方法、护理要点等。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、参加医院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、咨询医生等方式获取知识。只有家属对疾病有充分了解,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。例如,参加每月一次的医院癫痫健康教育讲座,学习最新的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。
急救技能培训:家属要熟练掌握癫痫发作时的急救技能,如识别发作先兆、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、如何记录发作情况等。可通过观看急救视频、参加医院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课程等进行学习,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,确保在实际遇到患者发作时能够冷静、正确地应对。例如,每季度进行一次癫痫发作急救模拟演练,提高家属的应急处理能力。
(二)社会关爱
消除歧视:社会应加强对癫痫疾病的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癫痫的认知,消除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和误解。通过媒体宣传、公益活动等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癫痫患者的痛苦和需求,给予他们理解和包容。例如,电视台制作关于癫痫的科普节目,宣传癫痫患者积极面对生活的故事,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癫痫疾病。
提供就业支持:为癫痫患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,企业和单位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能力,合理安排工作岗位。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企业吸纳癫痫患者就业,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。例如,对于雇佣一定数量癫痫患者的企业,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,帮助癫痫患者实现自我价值,更好地融入社会。
攻克反复性癫痫护理难关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患者、家属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。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、正确的发作时紧急处理、贴心的心理支持与康复护理,以及家属和社会的大力支持,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危害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让患者重新拥抱健康、美好的生活。